Header Ads

Google Ads廣告投放與分析課程

客戶到底買什麼?

客戶到底買什麼?

客戶到底買什麼?

國外的《銷售聖經》在書中有一段經典的句子:
「給我一個理由,告訴我為什麼你的產品(服務)最適合我!如果你所銷售的產品(服務)是我所需要的,那麼在購買前,我必須先清楚它能夠替我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句子中的好處是指什麼呢?
就讓我用下面的兩則小故事來告訴大家。


讀書時期曾經看過一則關於梨子酸的好還是甜的好的故事。
故事內容是在講述某條街上有三家水果店。
有一天,有一位阿婆來買梨子
走進第一家店面劈頭就問:「這裡有賣梨子嗎?」
店長馬上說:「有,我這兒的梨子又大又甜,保證新鮮的很!」

沒想到阿婆搖搖頭,轉身就離開,留下一臉疑惑的店長。
店長心裡納悶著:「奇怪,剛剛是哪裡得罪這個顧客了?」
這時阿婆走進第二家,店長走上前去招呼
一聽到要買梨子,馬上說:「我們這邊的梨子種類非常多,有大有小,有甜有酸,請問您要哪一種?」
阿婆說道:「酸的」
然後愉快的付錢,提著一袋酸的梨子走了。

又過了幾天,阿婆又來買梨子了。第三家水果店的老闆看到後,主動積極向前把阿婆請進店裡,詢問阿婆說:「您是來買梨子的吧?之前有見過您,這次還是買酸的嗎?我這邊的梨子夠酸,您需要多少呢?」
這次阿婆愉快的付錢買單,一切都跟上次的狀況幾乎一樣。

但就在此時,店長故意上前詢問:「一般人都喜歡甜的,請問您為何買酸的呢?」
阿婆開心說道:「媳婦懷孕了,想吃點酸的水果,我特意為她買的~」
店長趕緊道賀:「恭喜!媳婦有您這樣好的婆婆真是福氣!不過懷孕期間的營養很關鍵,梨子只是滿足口味,要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還得多補充維生素阿。您看,這一系列的桃子維生素還挺豐富的,有考慮買幾個嗎~」


結果,阿婆不僅買了梨子,還多買了一袋的桃子回家,以後更成為了這家店的常客。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回頭來思考,阿婆她到底買什麼?
答案是,她其實不是買梨子,而是抱孫子!
也就是說,客戶買的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通過產品想要得到的一種結果,滿足購買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


還記得文章開頭所講的《銷售聖經》句子嗎?
對!銷售聖經所說的「好處」,就是客戶希望通過產品得到的一種結果。


再舉一個例子,夫妻逛百貨公司,妻子看上了一組名貴的餐盤,堅持要丈夫購買。
但丈夫看了價錢覺得太貴堅持不購買。銷售人員一看,把丈夫拉到旁邊去說了一句話,丈夫聽完就立刻買單了。


是什麼理由讓丈夫產生轉變呢?銷售人員是這樣說的:「這麼昂貴的餐具買回家後,妳太太是捨不得讓你洗碗的!」


所以答案是:丈夫買的不是餐具(產品),而是輕鬆(結果)


一個尋常的「購買」兩字的背後其實包含人類潛在心思。
在上述兩個故事中,阿婆要的是抱孫子,丈夫要的是不洗碗。
顯然,在交易的過程中產品多半只是載體,客戶真正購買的是產品背後的這些結果,大部分人稱之為「利益」,與當初客戶的需求(購買動機)相連。而將此結論做成一個模型的就是FAB法則,它教導銷售人員如何做好產品推薦。


FAB法則解析:

F:產品特徵(feature),意旨屬性,說明「它是什麼」
A:產品優點(advantage),意旨功效,說明「它做什麼」
B:產品利益(benefit),意旨帶給客戶的好處,說明「如何滿足客戶需求」


FAB法則的重點在於講述:客戶買的不是產品本身的特徵或優點,而是產品帶給他們用來滿足他們需求的利益。


銷售人員在推廣產品時應該先著重在B(利益)上,這才是客戶想得到的東西。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前期的市場需求分析就非常重要了!因為一旦洞悉客戶的潛在訴求,就能讓產品說話,知道從哪個面向呈現出客戶想要的結果。
以我自己的經驗,培訓顧問的行銷模式為例,就不適用FAB而該改用BAF,也就是該用「產品利益-產品優點-產品特徵的順序下去做執行。」
看似普通的順序調整,其實是「產品思維」與「用戶思維」的關鍵改變。通常我們都是先鎖定用戶需求,再來行銷產品。


記得以下三點,可以讓你行銷無往不利!
1. 先跟對方談能夠帶給客戶什麼好處
※簡單來說就是提起興趣「客戶永遠不會關心你的產品,除非它跟自己的利益相關。」
2. 跟對方一起釐清思緒找出問題點,然後慢慢帶出我們產品的優點
   ※簡單來說就是跟著客戶一起找出客戶遇到的問題點。
3.介紹我們 產品適合客戶的特徵在哪裡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或調整適合客戶方案,直接針對他的痛點下去做解決。


撰文/陳建夆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