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成為數位行銷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了解數位行銷、啟動個人品牌、職涯規劃
給想成為數位行銷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了解數位行銷、啟動個人品牌、職涯規劃
很久沒上直播節目,前幾週受邀至新竹賈桃樂學習主題館 參加「職人聊心坊」直播 ,跟青年朋友們分享一下自己多年的數位行銷職涯及如何啟動個人品牌的經驗分享~
好險有主持人在,不然要一直看著鏡頭講話著實很乾,這時就很佩服直播主可以一直對著螢幕自言自語好幾小時XD
我也知道大家懶得看落落長的直播回放,所以將一些重點重新梳理成文章分享出來。如果還是想看直播回放可以點擊以下連結看一下:https://www.facebook.com/share/v/1JDZE3wb45/
為何數位行銷重要
數位行銷本質 = 看得見的需求 × 被看見的價值
新手個人品牌起手式
初入(或誤入XD)個人品牌領域時,可能會迷茫於不知從何下手?這題我多年前有跟多位前輩們諮詢請益,自己整理成四個步驟分享給大家:「選題 → 產出 → 放大 → 迭代」
1.選題定位:
挑選自己擅長且市場有需求的題材,這其實是最難的,但初期我還是會建議用自己擅長且有興趣的主題先開始,不然接下來要談的第2、3點就更難落實了。
2.固定產出:
以穩定的頻率輸出高質量內容,建立受眾的信任。這點尤其重要,一定要找到 #自己覺得最舒服的內容輸出方式,拍攝短影音、經營Podcast、寫文章、錄影片、直播…等都是很棒的方式,但不見得每一種內容輸出方式適合自己。
節奏我自己認為要做到日更太痛苦了,週更或月更皆可,關鍵是「可持續」的輸出。
3.放大聲量:
透過社群曝光、SEO 、廣告投放、轉載、異業合作等曝光,如果有機會可以參與知名媒體的專欄合作或出版書籍等,方式十分多元。
4.持續迭代:
分析自己的文章數據,適當的調整並優化內容主題,但這題其實有時候會跟自己內心卡關,到底是要寫自己想寫的?還是該寫消費者想看的?
我的經驗是,兩者不衝突,兩個面向都寫就好了,差別在於「比例」的調整,也許寫自己想寫vs消費者想看的可以佔比50vs50%,或其他比例的調整,持續產出的過程比較不會覺得痛苦。
補充迭代的重要性:數據 → 假設 → 測試 → 量化成果 → 再優化。
精準行銷=精準分析x有效行銷
我相信每個人一定有不同的見解,而我自己是把精準行銷可歸納為:「精準分析x有效行銷」。
如果情況允許能夠先做好數據分析,瞭解消費者輪廓與行為及需求,接著才進行內容溝通與廣告投放。以前我的主管們經常教育我一定要學習透過「數據洞察消費者的未被滿足需求」。
數位行銷人的職涯路徑規劃
這次的直播議題的最後一part是交流「想成為數位行銷人才可以建議哪些職涯發展路徑?」
這些年,待過幾個不同產業後,也從專業職、管理職都歷練過,對於數位行銷人才的必備能力有一些想法上的改變~
以前會比較在意的是工具的運用,但應該要調整為具備以下三個層次的能力(也許過幾年又改了XD):
- 心法層:培養商業思維、數據洞察與持續學習的心態。
- 方法層:熟悉內容策略、行銷漏斗與分析方法,且能幫助公司創造實質成果。
- 工具層:掌握GA4、Looker Studio、廣告投放、MarTech、CRM、CDP、AI工具等數位行銷工具與思考AI如何提升產出效率或效益。
總結:
數位行銷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領域,想在這條路上持續成長,必須不斷保持學習與輸出,讓自己對於市場的變化保持敏銳度。